20年专注水环境生态治理解决方案服务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特聘专家企业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企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8月18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相关问题。
△ 8月18日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国新网)
△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图片来源:国新网)
黄润秋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了2020年的83.4%,超过“十三五”目标13.4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9.7%下降到了2020年的0.6%,超过“十三五”目标4.4个百分点。“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在被问及“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重点时,黄润秋表示,从“十三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到“深入”,两字之差,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
“从战术层面上讲,下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把它概括为七个字,就是:减污、降碳、强生态。”
“减污就是降低污染物排放,可以进一步拓展为九个字:提气、增水、固土、防风险。其中,“增水”就是要增加好水,增加生态水,改善水生态,做好“三水”统筹。”
“三水”统筹
所谓“三水”统筹,统筹的是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
水资源针对的是我国当前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河流湖泊断流干涸或生态流量不足、缺水地区存在高耗水生产方式等问题;
水生态则是针对河湖生物完整性指数下降、自净能力降低、湖库富营养化等问题;
水环境则指水环境质量,主要针对饮用水水源水质不达标、城市农村存在黑臭或劣V类水体等问题。
“增水”理念中的增加好水,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是水资源,而且是优质水资源;增加生态水,则是对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也是对受损减少的河湖生态水进行修复;改善水生态,则是对水生态问题及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是对水环境的综合提升。
2019年1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以下简称《技术大纲》),明确提出要突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
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打黑消劣”后,老百姓周边的黑臭水体、重污染水体(劣Ⅴ类)逐渐消除,很多河湖现在虽然水变清了,但鱼虾少了甚至没了,老百姓“记忆中的河湖”消失了,根据“我为‘十四五’水生态环境改善献计策”公众参与结果,至少有一半调查对象选择记忆中的鱼类、虾蟹等动物消失了。新时期让记忆中的美丽河湖重回身边,成为了老百姓的所想、所盼、所急。
“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成为了我们新的治水目标,而这个新的治水目标,标志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治水从传统理化指标水质改善向水生态健康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奋斗目标,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流量保障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按照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让河流、湖泊的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 信息来源:生态修复网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