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专注水环境生态治理解决方案服务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特聘专家企业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企业
什么是底泥?
底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无机矿物、有机矿物和流动相(如水或者气体)。底泥中含水量非常高,一般在83%~95%之间,矿物元素主要包括Si、Ca、Al、Na、K和Mg等元素,营养元素C、N和P,生物必须的大量元素Fe、Mn和S以及其它微量重金属元素。底泥中的污染物主要有PHA、矿物油化合物、重金属镉、铜、铬、铅、汞、镍、锌、砷等的混合物、PCB’S、有机氯杀虫剂和有机磷杀虫剂等。
常用的黑臭水体底泥修复技术有什么?
常用的黑臭水体底泥修复可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两类。
异位修复是通过工程手段,对黑臭河涌进行清淤疏浚,底泥清掏上岸后进行固化填埋或物理、化学、生物等后续处理处置,见效较快,但工程量较大,投资成本较高,且清淤疏浚处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原位修复则指就地进行底泥污染物治理的技术,主要分为原位化学处理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原位物理覆盖技术等。原位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向河涌底泥投加化学药剂进行治理;原位物理覆盖技术是指在底泥表面覆盖一层或者多层覆盖物,使得受到污染的底泥与上覆水隔离,以控制了污染物的释放。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分为沉水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但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治理目标,微生物修复法主要是向底泥中投加土著微生物或者人工强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作用,消耗降解底泥中的污染物质,但微生物若未在底泥找到附着点易被流动水冲走影响污染物讲解效果。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