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亚微科普|人工湿地的去污机制(二)
2022-01-07
关键字: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污染物去除,苏州硕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人工湿地的去除机理

人工湿地中的含磷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人工湿地去除磷的主要途径是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植物的吸收以及基质的物理化学反应(沉淀、吸附、沉积、离子交换、矿化等)。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中的含磷化合物主要包括颗粒磷、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酸盐。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的进入人工湿地后,可随着颗粒物的沉淀、栏截而去除。无机通过扩散交换进入土壤间隙水后,可以直接与间隙水中的Ca2+Fe3+Al3+离子,及水合物、氧化物反应,生成难溶化合物,经过互相聚合或吸附在土壤颗粒上,或带负电的磷酸根被带正电的粘土颗粒所吸附,进而与粘土颗粒表面水合的Ca2+Fe3+Al3+离子发生离子交换而去除。污水中的无机磷可作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可被植物的吸收和同化而合成供能物质(ATPADP与遗传物质(DNARNA等有机成份,通过收割而被带出系统。此外,部分无机憐还可通过微生物的正常同化吸收及聚磷菌对的过量积累去除。一般认为,湿地基质是进入湿地系统的磷的最终归宿,其中,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是其最主要的去除途径,其蓄积能力决定于基质的理化性能。


 20220107092140938.png

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迁移转化


4人工湿地中其他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①病原菌去除机理:病原菌又称病原微生物,污水中常见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病毒性病原体及原虫病原体等。人工湿地对病原菌去除机理尚存在很大争议,一般认为,其去除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及相互的协同作用,其中,物理作用有机械过滤和沉淀;化学因素包括氧化及植物分泌物质的吸附作用;生物去除机制主要有根系分泌物抑菌、线虫和原生动物捕食、细菌或病毒裂解和自然死亡等。

②重金属去除机理:重金属的去除机理与憐的去除相似,主要为基质吸附、沉淀和络合反应,其中,吸附有离子交换吸附和专性吸附;基质微生物也通过络合作用、沉淀作用固定或转化重金属;此外,通过植物过滤、截留不溶性金属,吸收、累积可溶性金属离子。

③有机微污染物去除机理:有机微污染物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中的微量有毒有机污染物,该类物质种类较多,性质复杂,大多难于降解,具有“三致效应”或慢性毒性,因而引来广泛关注。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湿地处理系统能更有效地去除有机微污染物,其去除机制主要有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异化,基质的吸附、过滤,及植物吸收、转化等作用;此外,水解、光解和挥发作用也是重要的去除方式。


硕亚微科普|人工湿地的去污机制(二)-硕亚环保


返回列表